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地质结构特征

被引:33
作者
何登发 [1 ]
周新源 [2 ]
张朝军 [1 ]
杨文静 [2 ]
石昕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构造层序; 区域不整合面; 断裂系统; 地质结构; 叠合盆地; 油气聚集; 油气分布;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复合与叠加的结果。在纵向上,为区域不整合面分隔;在横向上,为大型断裂带切割,因此,表现出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不均一特征。构造层序的叠置表现出连续、间断或倒序特点,从而出现了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古生代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的叠置,中生代边缘坳陷与早古生代边缘坳陷的叠置,中生代断陷在前陆冲断带后缘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中新生代隆起与古生界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冲断带与古生代大陆边缘的叠置等7种样式。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对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起制约作用。晚海西期与晚喜马拉雅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关键成藏时期,相应的古隆起、古斜坡与前陆冲断带决定了油气聚集的部位。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1+6 +6-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多旋回叠合盆地构造控油原理 [J].
何登发 ;
贾承造 ;
周新源 ;
石昕 ;
王招明 ;
皮学军 ;
张朝军 .
石油学报, 2005, (03) :1-9
[2]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何登发 ;
贾承造 ;
德生 ;
张朝军 ;
孟庆任 ;
石昕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64-77
[3]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碳酸盐岩油气聚集 [J].
周新源 ;
吕修祥 ;
金之钧 ;
庞雄奇 ;
王毅 ;
杨海军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19-23+2
[4]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科学通报 , 2002, (S1) :1-8
[5]   库车拗陷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 [J].
贾承造 ;
顾家裕 ;
张光亚 .
科学通报 , 2002, (S1) :49-55
[6]   克拉2气田石油地质特征 [J].
贾承造 ;
周新源 ;
王招明 ;
李启明 ;
皮学军 ;
蔡振忠 ;
胡晓勇 .
科学通报, 2002, (S1) :91-96
[7]   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和北缘盆地群形成及塔里木天然气勘探远景 [J].
杨树锋 ;
贾承造 ;
陈汉林 ;
魏国齐 ;
程晓敢 ;
贾东 ;
肖安成 ;
郭召杰 .
科学通报, 2002, (S1) :36-43
[8]   晚期调整再成藏——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J].
赵靖舟 ;
李秀荣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2) :89-91+82
[9]   复合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J].
周兴熙 .
地学前缘, 2000, (03) :39-47
[10]   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 [J].
魏国齐 ;
贾承造 ;
施央申 ;
卢华复 ;
王良书 .
地质学报, 2000, (02) :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