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信访处理纠纷的预设模式检讨

被引:18
作者
刘国乾
机构
[1] 云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行政信访; 信访处理; 权利救济; 信访条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8 [信访工作]; D925.3 [行政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106 ;
摘要
《信访条例》将行政信访定位为诉讼、行政复议和仲裁的补充渠道,承袭这些机制处理纠纷的核心技术,预设了处理信访事项的"规范一决定"裁决模式。经检验,该模式预设与行政信访处理争议的制度效能不足具有明显相关性。实践中,行政信访处理的事项,多属"利益分配、调整型决策"和"抽象法律、政策目标落实"引发的争议。此两类事项通常缺乏具体的指引规则,该模式易被作为回绝信访诉求的制度庇护。即便进行裁量处理,裁决机制也因"利益分配、调整型"决策具有"多中心任务"特征而难以适用,对于要求充分实现法律或政策目标的诉求,裁决机制难以提供有效的救济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57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非诉讼程序ADR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范愉, 2012
[12]  
中国基层纠纷解决研究[M]. 人民出版社 , 左卫民, 2010
[13]  
规制研究[M]. 格致出版社 , 宋华林, 2009
[14]  
信访条例讲话[M]. 法律出版社 , 国家信访局编, 2005
[15]  
信访条例辅导读本[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曹康泰, 2005
[16]  
人民信访史略[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刁杰成著, 1996
[17]  
Destabilization Rights: How Public Law Litigation Succeeds[J] . Harvard Law Review . 2004 (4)
[18]   JUDICIAL-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INACTION [J].
LEHNER, PHA .
COLUMBIA LAW REVIEW, 1983, 83 (03) :627-689
[19]  
The Forms and Limits of Adjudication[J] . Harvard Law Review . 1978 (2)
[20]  
Participation, Responsiveness, and the Consultative Process: An Essay for Lon Fuller[J] . Harvard Law Review . 197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