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洛夫教育学批判——兼评“凯洛夫教育学情结”

被引:24
作者
钟启泉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凯洛夫教育学; 凯洛夫教育学情结; 维果茨基学派; 重建教育科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教育界就已彻底超越凯洛夫教育学。但我国教育学界某些人至今依然沉醉于"凯洛夫教育学情结"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把凯洛夫教育学捧为现代教育学术的精华,似乎离开了它,中国的教育就注定要失败。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20-30年代苏维埃教育学界不同教育势力围绕"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原理的博弈,回顾苏联教育史上几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借以揭示凯洛夫教育学在苏维埃学校教育的发展中究竟充当了怎样一种角色;同时阐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新捡起"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口号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而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学的重建与发展
    顾明远
    [J]. 教育研究, 2008, (09) : 3 - 6+33
  • [2]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王策三
    [J]. 课程教材.教法., 2008, (07) : 3 - 21
  • [3] 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
    钟启泉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5, (12) : 18 - 23
  • [4] 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 2000
  • [5] 苏联教育史[M]. 商务印书馆 , (苏)Н.А.康斯坦丁诺夫(Н.А.Константинов)等编, 1996
  • [6] 列宁论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列宁 著, 1990
  • [7] 现代课程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钟启泉编著, 1989
  • [8] 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钟启泉 编译, 1988
  • [9] 活动 意识 个性[M]. 上海译文出版社[苏]列昂捷夫 著, 1980
  • [10] 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M]. 人民教育出版社[苏]克鲁普斯卡雅,Н·К· 著,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