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种间交配结实力变异和自交衰退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贾桂霞
杨俊明
沈熙环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2]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3]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
关键词
落叶松; 种间杂交; 自交衰退; 花粉识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 [针叶树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落叶松种间杂交的结实率普遍较高 ,但不同种之间有一定差异 ,其中日本落叶松与兴安落叶松交配结实率最低。种内自由授粉和自交的对比试验显示 ,空粒种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交。本文讨论了自交不孕无性系的可能利用途径。在不同交配组合下研究了华北落叶松捕捉花粉的过程 ,确定在传粉期花粉和雌性生殖器官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但无特异性。传粉后约 4周 ,珠心顶端破裂 ,分泌物进入珠孔道 ,并与珠被分泌物共同作用于花粉 ,使花粉向珠心移动。组织化学分析表明 ,从传粉到受精期间 ,蛋白质的分布发生区域性变化 ,传粉期蛋白质几乎分布于整个胚珠 ,而在受精期则主要集中在颈卵器之上的珠心组织中。初步确定在花粉萌发和受精期 ,华北落叶松中存在花粉识别与选择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华北落叶松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J].
贾桂霞 ;
沈熙环 .
林业科学, 2001, (03) :40-45+146
[2]   华北落叶松杂交育种研究 [J].
杜平 ;
崔同祥 ;
许哲如 .
河北林业科技, 1999, (01) :2-4
[3]   植物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 [J].
华志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 (01) :77-82
[4]   粉蓝烟草(Nicotiana glauca)花柱S-RNase的活性及其表达特异性研究 [J].
李润植,毛雪,D.J.Ross .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02) :19-23
[5]   国外针叶树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J].
马常耕 .
世界林业研究 , 1997, (03) :10-18
[6]   杂种落叶松的生长表现 [J].
徐日明 ;
吕宝山 ;
蒋雪斌 ;
潘本立 ;
赵建明 .
林业科技, 1997, (02) :7-9
[7]   日本落叶松种内杂交亲本配合力分析 [J].
丁振芳,王景章,宋月春 .
林业科技通讯, 1995, (12) :6-9
[8]   落叶松遗传改良效果及其育种程序 [J].
杨书文 ;
王秋玉 ;
刘桂丰 ;
杨传平 ;
夏德安 ;
包连福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2, (01) :1-8
[9]   对由胚珠败育和空粒引起油松种子园减产的分析 [J].
王晓茹 ;
沈熙环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9, (03) :60-65
[10]   落叶松杂交育种及F1代性状遗传 [J].
王景章 ;
丛培艳 .
林业科学, 1980, (01)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