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的形成:动力、条件、障碍与建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

被引:14
作者
张玉磊
机构
[1] 淮阴师范学院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跨界公共危机; 科层制; 组织间网络; 合作治理; 政治锦标赛;
D O I
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21.02.003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共危机的跨界属性与日益复杂的治理环境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的形成提供了动力。作为以合作为核心指向的治理模式,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的形成需要以网络成员间相互信任、属性相似、资源相互依赖、合作收益大于交易成本、政治锦标赛的正向激励作用、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等作为条件。同时,跨界公共危机治理存在网络成员间缺乏信任、网络成员的"协同惰性"、政治锦标赛的负面效应、"重纵轻横"的府际合作格局、综合协调机构权威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以及制度保障不足等障碍。应通过树立合作治理理念、加强府际协同、整合公私合作网络、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等推动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的建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   区域环境治理的府际合作网络研究——以关中地区雾霾联防联控为例 [J].
赵晶梅 .
秘书, 2020, (02) :24-33
[3]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 [J].
张海波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 (05) :6-15
[4]   中国应急管理机构的演进与发展:基于协调视角的观察 [J].
钟开斌 .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 7 (06) :21-36
[5]   从“府际合作”走向“制度性集体行动”:协作性区域治理的研究述评 [J].
锁利铭 ;
阚艳秋 ;
涂易梅 .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 7 (03) :83-96
[6]   中国地方治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J].
郁建兴 .
治理研究, 2018, 34 (01) :65-74
[7]   论公共服务供给中“协同惰性”及其超越 [J].
张雅勤 .
学海, 2017, (06) :25-31
[8]   跨界环境问题的合作治理模式选择——理论讨论和三个案例 [J].
范永茂 ;
殷玉敏 .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2) :63-75+155
[9]   应急响应中的突生组织网络——“鲁甸地震”案例研究 [J].
张海波 ;
尹铭磊 .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2) :84-96+156
[10]   ANSELL合作治理框架与我国区域合作的契合性分析——以长株潭公交一体化为例 [J].
蔡岚 ;
丰云 .
学术研究, 2014, (09) :58-6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