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构造样式的恢复及其构造环境意义

被引:8
作者
白瑾
机构
[1]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 
关键词
造山带; 构造解析; 构造样式; 构造方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造山带主要发育在板块边界或邻近板块边界的活动大陆边缘以及陆内裂陷带。平卧褶皱伴随韧性剪切带是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典型的区域构造样式。轴面陡立或倒转扇形褶皱伴随逆冲断裂是陆内裂陷造山带的构造标志。往往由于经历过多期的构造变形和后天构造的干扰,不能直接辨认造山带的原始构造样式和方位。因此,需要进行系统观测,明辨变形形迹及其世代关系,分别获取必需的产状数据,因地制宜地进行构造解析,恢复造山带初始的构造样式及其方位,为鉴别它的构造环境性质和编制大陆块体的构造格架图提出可靠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华北原地台古元古代热力活动遗迹及其构造边界意义
    白瑾
    [J]. 岩石学报, 2000, (01) : 39 - 48
  • [2] 早前寒武纪古地热状态的构造环境意义
    白瑾
    [J]. 地学前缘, 1999, (04) : 323 - 330
  • [3] 关于冀北“单塔子群”解体的商榷
    胡学文
    朱英西
    [J]. 中国区域地质, 1989, (04) : 69 - 74
  • [4] 大别山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M].徐树桐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 [5] 中条山前寒武纪地质.[M].白瑾等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6]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M].白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 [7] 华北陆台北缘前寒武纪地质及铅锌成矿作用.[M].白瑾主编;.地质出版社.1993,
  • [8] 造山带核部杂岩变质过程与构造解析.[M].游振东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 [9] 五台山早前寒武纪地质.[M].白瑾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10] 嵩山构造变形.[M].马杏垣等著;.地质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