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理解数量词“几个”、“很多”的发展特点

被引:4
作者
李文馥
马谋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北京,
关键词
赋值; 最大隶属度; 数量词; 实词; 数量范围; 儿童; 幼儿园; 论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工作采用了一种研究儿童理解不精确量词的经验方法,初步探讨了四岁至十岁儿童理解数量词“几个”、“很多”的发展特点。结果提示:儿童对两个数量词的理解与实验给出的论域(数量范围)关系密切;数量词“几个”比“很多”较早被年幼儿童所理解。其发展特点:四岁至十岁儿童在[0,10],[0,20]范围上,均能较好理解“几个”;六岁以上儿童只能在[0,10]的范围上理解“很多”的词义;四岁儿童则表现出把“很多”与“全部”混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理解模糊概念的动态特征 [J].
马谋超 ;
李文馥 ;
孟庆茂 .
心理学报, 1990, (04)
[2]   研究幼儿模糊量词的一种经验方法 [J].
马谋超 ;
李文馥 .
心理科学通讯, 1990, (01) :42-45
[3]   儿童在数及数学上对部分与整体关系认识的发展 [J].
刘静和 ;
王宪钿 ;
张梅玲 ;
何纪全 ;
林嘉绥 .
心理学报, 1982, (03) :26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