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真的抑制了自主创新吗?

被引:4
作者
李勇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自主创新; 补偿效应; 挤出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在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下同时探讨了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和中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困局。通过构建内生技术水平理论模型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具有门槛特征。当企业从事自主创新活动的利润较低时,信贷所有制偏好和软预算约束对自主创新产生的补偿效应大于挤出效应,国有企业比重增加将提高总体的自主创新水平;反之,补偿效应小于挤出效应,国有企业比重增加将降低总体的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本文利用1997~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以上结论。这说明在利润率较低的外部性领域,国有企业对总体的自主创新具有补偿效应。如果在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尚未改善的前提下盲目推行金融市场化改革,将无助于缓解现阶段的自主创新困局。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158 +1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Do financing constraints matter for R&D? [J].
Brown, James R. ;
Martinsson, Gustav ;
Petersen, Bruce C.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2, 56 (08) :1512-1529
[12]  
R&D and subsidies at the firm level: an application of parametric and semiparametric two‐step selection models[J] . KatrinHussinger.J. Appl. Econ. . 2008 (6)
[13]  
Bank discrimin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ideology, information, or incentives?[J] . Loren Brandt,Hongbin Li.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2003 (3)
[14]   Who gets credit? The behavior of bureaucrats and state banks in allocating credit to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J].
Cull, R ;
Xu, LXC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 71 (02) :533-559
[15]  
Do R&D Subsidies Stimulate or Displace Private R&D? Evidence from Israel[J] . SaulLach.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 2003 (4)
[16]   出口与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率——基于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J].
张杰 ;
李勇 ;
刘志彪 .
管理世界, 2008, (11) :50-64
[17]   什么粘住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翅膀 [J].
高帆 .
当代经济科学, 2008, (02) :1-10+124
[18]   FDI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J].
范承泽 ;
胡一帆 ;
郑红亮 .
经济研究, 2008, (01) :89-102
[19]   国际贸易对一国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J].
范红忠 ;
侯晓辉 .
国际贸易问题, 2007, (02) :13-17
[20]   产权、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 [J].
李寿喜 .
经济研究, 2007, (01) :1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