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不同坡度坡耕地水保措施的适宜性分析
被引:29
作者:
李秋艳
[1
]
蔡强国
[2
]
方海燕
[2
]
王成超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紫色土地区;
坡度;
耕作措施;
梯田措施;
植物篱措施;
长江上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长江上游紫色土区土层薄、降雨集中且频繁,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严重,仅次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中,坡耕地是导致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措施以及植物篱措施都能够起到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坡度范围内,这几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也不同。文章在分析坡度对坡耕地、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土壤侵蚀及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几种治理措施在不同的坡度坡耕地上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化的原理,提出了不同坡度范围内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方案。研究认为,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应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植物篱为主的措施进行治理,25°以上的坡耕地应该退耕还林的治理模式。该研究将为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减少长江泥沙来源及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2157 / 216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