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烹调中细颗粒及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

被引:3
作者
叶素芬 [1 ]
张彬 [1 ]
符海欢 [1 ]
田娜 [1 ]
商惠斌 [1 ]
陈晓秋 [2 ]
吴水平 [1 ]
机构
[1]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2]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烹调油烟; 组成特征; 排放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采用在再悬浮箱内进行炒菜模拟,采集获得粒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PM2.5),并对PM2.5中的18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食材组合下烹调油烟中PM2.5排放因子的组间差异高于PAHs,排放PAHs的组成以菲占主导(占总量37%49%),其次为萘和荧蒽(两者合计占总量16%21%).以食用油的人均年消耗量17kg为基准,计算人均餐饮活动排放PM2.5及PAHs分别为1.47kg和32.13mg.烹调油烟中PAHs的来源特征比值(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荧蒽/(芘+荧蒽))接近木材和煤燃烧的比值范围,有别于汽车尾气.采用过量终生癌症风险方法估算得到家庭主妇因暴露于烹调油烟而患癌症的风险为6.15×10-6.
引用
收藏
页码:824 / 8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厦门城区大气颗粒物PM10中有机酸源谱特征分析[J]. 杨冰玉,黄星星,郑桉,刘碧莲,吴水平.环境科学. 2013(01)
[2]   兰州地区人群对多环芳烃的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 [J].
董继元 ;
王金玉 ;
张格祥 ;
王式功 ;
尚可政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2) :327-332
[3]  
大气中多环芳烃气/粒分配的不确定性分析[J]. 刘碧莲,吴水平,杨冰玉,郑桉,王新红.环境科学. 2011(09)
[4]   多环芳烃的性质及其危害 [J].
申松梅 ;
曹先仲 ;
宋艳辉 ;
刘颖 ;
绳珍 ;
覃路燕 .
贵州化工, 2008, (03) :61-63
[5]   南普陀寺内外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污染研究 [J].
闫景明 ;
李彦文 ;
王新红 ;
吴水平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S1) :94-98
[6]   薪柴燃烧源和燃煤源中多环芳烃的成分谱研究 [J].
于国光 ;
王铁冠 ;
吴大鹏 .
生态环境, 2007, (02) :285-289
[7]   室内多环芳烃污染源的化学组成特征研究 [J].
张利文 ;
白志鹏 ;
游燕 ;
吴建会 ;
冯银厂 ;
朱坦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6) :68-74
[8]   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永刚 .
农业技术经济, 2006, (06) :54-59
[9]   汽车尾气中多环芳烃(PAHs)成分谱图研究 [J].
朱利中 ;
王静 ;
杜烨 ;
许青青 .
环境科学, 2003, (03) :26-29
[10]   烹调油烟雾中有机成分的分析 [J].
刘中文 ;
孙咏梅 ;
袭著革 .
中国公共卫生, 2002, (09)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