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学”的世纪回顾

被引:42
作者
刘海峰
机构
关键词
科举; 考试; 研究; 回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9 [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40103 ; 060207 ;
摘要
20 世纪科举研究的演进大致可分为奠立基础、中心外移、兴盛繁荣三个阶段。总的看来是从冷寂走向热门,从制度的考证和史实的回忆走向理论的探讨,从激情的批判走向理性的判断,从幼稚走向成熟。“科举学”的热点和公案主要有科举起源之争、科举革废的影响、科举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八股文的评价、科举制的功过得失等问题。世纪之交“科举学”的发展有三个趋势:一是研究继续变热,更为学术界所关注;二是进一步走向理论化与综合化,真正形成一门专学;三是评价更为全面,且研究注重为现实考试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3+125 +1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官绅新一轮默契的成立──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 [J].
周振鹤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4) :50-56+61
[2]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J].
罗志田 .
中国社会科学, 1998, (04) :185-196
[3]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J].
萧功秦 .
战略与管理, 1996, (04) :11-17
[4]   中观史学与科举制研究 [J].
宋元强 .
求是学刊, 1996, (01) :100-104
[5]   “科举学”研究的佳作——宋元强《清朝的状元》评介 [J].
刘海峰 .
社会科学战线, 1994, (04) :278-279
[6]   科举学发凡 [J].
刘海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1) :65-71
[7]   科举制下进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 [J].
吴建华 .
苏州大学学报, 1994, (01) :99-103+98
[8]   一九○五年废科举论 [J].
郑焱 .
史学月刊, 1989, (06) :66-72
[9]   清末科举制度废止评述 [J].
沈其新 .
广州研究, 1987, (11) :61-64
[10]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M].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万绳楠 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