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分析

被引:4
作者
李明莉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安徽省; 碳排放; EKC模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LMDI模型; 生产规模效应; 强度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计算得出的安徽省2000~2011年的碳排放量为依据,运用EKC模型对该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安徽省碳排放量以及人均碳排放量都在人均GDP为25659.31元时达到理论峰值(极值点),分别为10570×104t和1.54t。安徽省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环境库兹涅茨二次曲线特征。为了进一步揭示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又利用LMDI模型对该省碳排放增长中的总效应、生产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强度效应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安徽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规模效应,强度效应对碳排放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影响不大。鉴于此,建议安徽省应按照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低碳经济理念,调整投资和消费方向,加大对先进节能技术的倾斜性投资,优先选择低碳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大力度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比重,努力保持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持续增长态势;发展碳汇项目,促进碳吸收;鼓励新能源、新技术的科技创新,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消费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J].
徐冠宇 ;
朱明许 .
水电能源科学, 2012, 30 (04) :210-213
[2]   安徽省会经济圈碳排放强度与生态补偿研究 [J].
孙贤斌 ;
傅先兰 ;
倪建华 ;
赵彤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 (01) :135-138+155
[3]   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及碳排放增长分析 [J].
杨晓亭 ;
常云昆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0 (03) :25-30
[4]   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基于LMDI模型 [J].
李国志 ;
李宗植 .
农业技术经济, 2010, (10) :66-72
[5]   基于EKC模型的中国实现减排目标分析与减排对策 [J].
刘笑萍 ;
张永正 ;
长青 .
管理世界, 2009, (04) :75-82
[6]   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 [J].
查冬兰 ;
周德群 .
系统工程 , 2007, (11) :65-71
[7]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