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组分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被引:12
作者
王瑞廷
毛景文
任小华
汪军谊
王小红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3]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关键词
硫化镍矿床; 矿石组分; 赋存状态; 煎茶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3 [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高精度的新一代 ICP MS分析技术,依据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详细分析研究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组分特征及其赋存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成矿作用机制和成因类型。研究认为,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主要组分为Ni,Cu,Co,Fe,S,PGE等,其高的 Ni/Cu,低的 Cu,PGE含量值反映该矿床为高镁岩浆演化的产物。矿石可分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型和黄铁矿针镍矿辉镍矿型两类,并以前者为主,表明该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早期岩浆成矿和晚期热液变质改造成矿两个阶段,应属于岩浆熔离热液改造成因类型。矿石中的镍主要以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针镍矿和辉镍矿等独立镍矿物存在;镍有3种赋存形式,以硫化镍为主,硅酸镍、硫酸镍少量。在煎茶岭超基性岩上升侵位过程中,随着岩浆的演化分异先于新元古代在岩体边缘或内部形成镍矿床,而后于印支—燕山期在岩体接触带形成金矿床,它们是在统一的与幔源超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系统中形成的具内在成因联系的成矿系列。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J].
王瑞廷 ;
赫英 ;
刘民武 ;
王瑞廷 ;
王东生 ;
漆亮 .
地球学报, 2002, (06) :535-540
[2]   煎茶岭大型金矿床成矿机理探讨 [J].
王瑞廷 ;
赫英 ;
王新 .
西北地质科学, 2000, (01) :19-26
[3]   陕西煎茶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J].
任小华 .
矿产与地质, 2000, (02) :70-75
[4]   陕西煎茶岭金矿区的岩石及成矿时代研究 [J].
黄婉康,甘先平,单祖翔,陈荔湘,刘雁 .
地球化学, 1996, (02) :150-156
[5]   中国主要含镍岩体特征及其成因 [J].
骆华宝 ;
乔德武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3, (04) :312-324
[6]   煎茶岭地区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及其地质意义 [J].
庞春勇 ;
陈民扬 .
矿产与地质, 1993, (05) :354-360
[7]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国伟等著, 2001
[8]  
秦岭造山与金属成矿[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王相等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