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碳汇功能探讨:以泥炭地和芦苇湿地为例

被引:31
作者
于洪贤
黄璞祎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关键词
泥炭地; 芦苇湿地; 碳汇; 二氧化碳; 甲烷;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5.047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湿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碳汇功能不断减弱。文章以泥炭地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为例来分析湿地的碳汇功能发现:农业排水、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大气中CO2体积分数升高、全球气候变化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了泥炭地的碳汇功能,泥炭地的碳蓄积能力下降,逐渐由"碳汇"转变为"碳源";尽管芦苇湿地是CH4的重要来源,但其对CO2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综合来看芦苇湿地的仍是温室气体的净汇;人工芦苇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天然芦苇湿地。分析表明,研究泥炭地和芦苇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确定合理的湿地开发模式将是未来湿地碳汇研究的主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103 / 210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长期通量观测研究 [J].
汪宏宇 ;
周广胜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4) :18-24
[2]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J].
刘子刚 .
地理科学, 2004, (05) :634-639
[3]   芦苇湿地温室气体甲烷(CH)排放研究 [J].
黄国宏 ;
肖笃宁 ;
李玉祥 ;
陈冠雄 ;
杨玉成 ;
赵长伟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94-1497
[4]   俄罗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J].
张传清 .
环境科学, 1997, (03) :88-89+97
[5]   三江平原沼泽地碳循环初探 [J].
马学慧 ;
吕宪国 ;
杨青 ;
阎敏华 .
地理科学, 1996, (04) :323-330
[6]  
地球系统碳循环[M]. 科学出版社 , 陈泮勤主编, 2004
[7]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M]. 气象出版社 , 于贵瑞, 2003
[8]  
CO 2 flux in alpine wetland ecosystem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J] . Zhang Fawei,Liu Anhua,Li Yingnian,Zhao Liang,Wang Qinxue,Du Mingyuan.Acta Ecologica Sinica . 2008 (2)
[9]  
Autogenic succession, land-use change, and climatic influences on the Holocene development of a kettle-hole mire in Northern Poland[J] . Mariusz Lamentowicz,Milena Obremska,Edward A.D. Mitchell.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 2008 (1)
[10]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 constructed wetland -: Plants as important sources of carbon [J].
Picek, Tomas ;
Cizkova, Hana ;
Dusek, Jiri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7, 31 (02) :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