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浮游植物群及其环境讨论

被引:20
作者
高瑞祺
乔秀云
何承全
机构
[1]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大庆,大庆,南京
关键词
微体浮游植物; 自垩纪; 生物地层; 古环境;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文报道了松辽盆地白垩纪丰富的非海相微体浮游植物群,主要是沟鞭藻类及一些绿藻和疑源类;论述了藻类的生物地层特征,自下而上初步划分出10个组合带;结合微量元素和古地磁等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含微体浮游植物组段的沉积环境,认为松辽盆地在白垩纪至少遭受过两次重要的海侵(分别在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导致古松辽湖泊五种不同水体环境的演替,指出微体浮游植物组合的变化是受古盐度、古温度和古水深等因素控制的。此外,对有关组段的地质时代也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补充了新的浮游植物化石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6+235 +235-23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濮地区早第三纪沟鞭藻及其他藻类.[M].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2]  
中国的瓣鳃类化石.[M].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的瓣鳃类化石》编写小组 编著.科学出版社.1976,
[3]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淡水沟鞭藻类 [J].
乔秀云 ;
何承全 ;
高瑞祺 .
古生物学报, 1992, (01) :30-38+137
[4]   松辽盆地白垩纪两次海侵的沟鞭藻类新属种 [J].
高瑞祺 ;
何承全 ;
乔秀云 .
古生物学报, 1992, (01) :17-18+20
[5]   陆相沟鞭藻的起源和演化及其生油意义 [J].
茅绍智 ;
余静贤 .
地球科学, 1990, (03) :283-290+349
[6]  
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磁性地层.[J].方大钧;王兆樑;金国海;高瑞琪;叶德泉;谢锦龙.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 10
[7]   松辽盆地白垩纪青山口组叠层石的环境意义 [J].
曹瑞骥 .
古生物学报, 1987, (05) :536-543+639
[8]   化石沟鞭藻类与石油的重要关系 [J].
何承全 .
古生物学报, 1984, (04) :519-522
[9]  
中国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和有机岩的分布.[J].宋之琛;黎文本;何承全.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3, 02
[10]   东北白垩纪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和沉积环境——东北白垩纪鱼化石之四 [J].
张弥曼 ;
周家健 ;
刘智成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03) :194-19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