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与“非剥削”——立足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辨析

被引:13
作者
王峰明 [1 ]
牛变秀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2] 北京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关键词
非剥削; 马克思; 科学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39 [资本和剩余价值];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剥削"是内嵌于社会生产方式中,在社会制度层面得到确立、并表现为主体的一种历史宿命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非剥削"则不具有这些性征。只有弄懂马克思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严格区分和妥善处理"剥削"与"非剥削"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立意识形态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阶级.[M].(美)埃里克·欧林·赖特(ErikOlinWright)著;刘磊;吕梁山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3]  
在自由中丧失.[M].(美)约翰·E.罗默(JohnE.Roemer)著;段忠桥;刘磊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  
资本论.[M].(德)卡尔·马克思著;王君琦译;.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90,
[6]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认识 [J].
谭劲松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 (12) :82-91
[7]   剥削范畴及其功能作用的重新界定 [J].
杜旭宇 .
科学社会主义, 2005, (02) :34-37
[8]   关于我国现时期剥削问题的思考 [J].
赵平之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 (06) :71-80
[9]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 [J].
蔡继明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3, (01) :50-55
[10]   论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剥削 [J].
吴光炳 .
经济体制改革, 2002, (01)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