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翅型分化遗传规律的研究

被引:22
作者
王群
杜建光
程遐年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南京,
关键词
褐飞虱; 翅型分化; 遗传; 基因表达调控;
D O I
10.16380/j.kcxb.1997.04.002
中图分类号
Q963 [昆虫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摘要
以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长翅型(macroptery,简称M)、短翅型(brachyptery,简称B)的遗传纯系为实验材料,进行亲本、稻株生育期、虫口密度三因子交互实验。结果表明:(1)在环境条件(指稻株生育期、虫口密度等)一致时,B♀×B♂、B♀×M♂、M♀×B♂、M♀×M♂四种亲本组合的F1代短翅型成虫百分率分别为:98%、92%、64%、29%,各亲本组合间差异极显著;(2)亲本相同时,将F1代褐飞虱初孵若虫多头饲养(多于10头/株)在黄熟期稻株上,其长翅型雌、雄成虫百分数均高于灌浆期稻株上;(3)单头饲养实验中发现,不论亲本组合、稻株生育期如何,雌虫绝大多数分化为短翅型,而雄虫则几乎全为长翅型。这表明褐飞虱的翅型分化遗传由一个受多种因子影响的调控体系决定,且调控作用与性别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褐稻虱翅型分化的研究 [J].
张增全 .
昆虫学报, 1983, (03) :260-267
[2]   褐稻虱翅型分化因子的初步研究 [J].
潘錫康 .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82, (02) :96-100
[3]   稻株营养物质与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关系 [J].
邹运鼎 ;
陈基诚 ;
王士槐 .
昆虫学报, 1982, (02) :220-222
[4]   褐稻虱食料条件的研究 [J].
黄次伟 ;
陈福云 ;
冯炳灿 .
昆虫知识, 1982, (04) :1-4
[5]   褐稻虱翅型分化因子的探讨 [J].
王希仁 ;
张灿东 .
昆虫知识, 1981, (04) :145-148
[6]  
Immigration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exhibiting various responses to density in relation to wing morphism[J] . Kyoko Iwanaga,Sumio Tojo,Toru Nagata.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 198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