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品种遗传资源与水稻生产的实证研究——基于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视角

被引:5
作者
唐力 [1 ]
陈超 [1 ]
庄道元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淮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实质性派生品种; 原始品种; 遗传资源; 遗传贡献; 水稻单产;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关于实质性派生品种的规定成为焦点问题。本文基于1999年-2009年中国21个水稻主产区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派生品种豁免制度下原始品种对水稻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并运用扩展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中国水稻生产的经济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9年-2009年中国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生产平均遗传贡献仅达0.25,原始品种遗传单一性并未呈逐渐增强趋势,并且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改良的遗传贡献每增加1%,水稻单产将提高1.6%。因此重视原始创新的创造与有效运用,有利于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生产水平。在育种角色分配上,公共部门应着重承担基础研究类原始创新活动,在应用基础类原始创新发展策略上,政府应支持有益于新品种不同生产特性改良的育种研究与保护政策,提高创新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40 / 7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必要性讨论 [J].
陈红 ;
刘平 ;
吕波 ;
张新明 ;
饶智宏 ;
郑金贵 ;
宋敏 .
农业科技管理, 2009, 28 (01) :10-12+38
[2]   国外稻种资源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贡献 [J].
李海明 ;
胡瑞法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01) :65-72
[3]   遗传单一性、品种单一性与中国玉米生产 [J].
李海明 ;
张世煌 ;
胡瑞法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 (06) :677-682
[4]   遗传单一性及其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J].
胡瑞法 ;
黄季焜 ;
Scott Rozelle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2) :1442-1449
[5]   重大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J].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 .
农业技术经济, 2002, (01) :1-7
[6]   大豆遗传多样性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J].
王莉 ;
胡瑞法 ;
黄季焜 ;
Scott.Rozelle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6) :604-609
[7]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江苏种质58-161的遗传贡献 [J].
赵团结 ;
崔章林 ;
盖钧镒 .
大豆科学, 1998, (02) :26-34
[8]   大豆品种南农493-1和南农1138-2与其衍生新品种的亲缘关系及其育种价值分析 [J].
盖钧镒 ;
邱家驯 ;
赵团结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4-11
[9]  
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马育华 编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