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归经理论与临床用药

被引:3
作者
口维敏
机构
[1] 甘肃省崇信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药物归经; 临床用药; 理论依据;
D O 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11.11.038
中图分类号
R285.1 [中药药性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通过阐述药物归经理论形成、发展和特点,说明药物归经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药物归经理论能指导临床准确用药,临床用药也能促进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结论:药物归经理论有其不足,必须结合中药其他特性,才能合理准确用药。
引用
收藏
页码:1258 / 125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本草纲目》对“归经学说”发展的贡献 [J].
向楠 ;
周亚娜 ;
邓阿黎 ;
张方建 .
亚太传统医药, 2006, (09) :30-31
[2]   谈张元素对药物的研究贡献 [J].
张焱 .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3, (01) :8-8
[3]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及与受体学说关系的论证 [J].
王海东 .
浙江中医杂志, 2001, (08) :3-6
[4]   中药药理和归经关系的统计分析 [J].
李仪奎 ;
徐莲英 ;
马建平 .
中药通报, 1988, (07) :48-51+64
[5]   中药归经及其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J].
陆光伟 .
中成药研究, 1984, (05) :38-39
[6]   试论中医“肾”的物质基础——有关微量元素锌、锰的探讨 [J].
朱梅年 ;
柴立 .
中医杂志, 1983, (05)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