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杂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双倍体的合成

被引:11
作者
李浚明
杨作民
田慧琴
黄放
耿平田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簇毛麦; 杂种; 体细胞无性系; 双倍体;
D O I
10.16288/j.yczz.1991.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将常规有性杂交,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培养,杂种试管苗无性繁殖,和杂种愈伤组织及试管苗的染色体加倍等环节相结合,由普通小麦×簇毛麦的极少数杂种幼胚在半年时间内获得了上万株杂种植株,并从中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双倍体种子。经人工接种鉴定,这个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已被用做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中间材料。与此同时,在实验室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杂种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前者已经过30余次继代,保存了近2年半的时间,仍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分化能力;后者也已经历了20几次继代,保存了2年,仍可不断增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49 +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合成、育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J].
傅杰 ;
陈漱阳 ;
张安静 .
遗传学报, 1989, (05) :348-356+416
[2]   秋水仙素与二甲基亚砜混合水溶液处理小麦×黑麦杂交一代苗进行染色体加倍的试验 [J].
纪凤高 ;
邓景扬 .
遗传, 1987, (03) :1-4+10
[3]   小麦—簇毛麦杂种幼胚无性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J].
付杰 ;
陈漱阳 ;
张安静 .
西北植物学报, 1987, (01) :37-44+77
[4]   小麦未传粉子房培养及其单倍体植株无性系的保存与繁殖 [J].
祝仲纯 ;
吴海珊 ;
乔跃民 .
遗传, 1987, (01) :44-44
[5]   大-小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的再生 [J].
李浚明 ;
朱湄 ;
蔡体树 .
科学通报, 1984, (16) :1009-1011
[6]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交的研究 [J].
陈漱阳 ;
高立贞 ;
刘麦焕 .
遗传学报, 1981, (04) :340-343
[7]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新进展.[M].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兰州大学生物系主编;.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
[8]  
小麦远缘杂交.[M].李振声等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