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盆地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演变

被引:7
作者
马志昂
盖艾鸿
孙林军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时空演变; 格尔木市盆地;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5.115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00—2010年格尔木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演变的研究,为实现格尔木市更好地协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0,2005及2010年的TM遥感影像、2010年的矢量数据为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动态上分析了格尔木市盆地地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演变。[结果]格尔木市盆地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为主。在2000—2010年这10a中:(1)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最大的为建设用地,从2000—2010年增加了227.83%;变化最小的为林地,增加了1.24%。(2)各类型用地之间的主要转移为:草地流转为未利用地,来源于未利用地;耕地流转为林地,来源于建设用地与林地;建设用地流转为水域,来源于未利用地;林地流转为未利用地,来源于未利用地。水域主要流转为未利用地,来源于未利用地。(3)从2000—2005年土地综合利用指数的差值△P=-3.04,是土地利用程度的调整期。从2005—2010年△P=1.62,是土地利用程度的发展期。[结论]格尔木市盆地地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草地、水域呈减少趋势。整个格尔木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指数较小,土地利用的多样性相对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3+278 +2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江苏滨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贺秋华.南京师范大学.2011, 06
[2]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鲍文东.山东科技大学.2007, 05
[3]   延河流域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娄和震 ;
杨胜天 ;
周秋文 ;
罗娅 ;
侯立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 (04) :15-21
[4]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以渭干河流域为例 [J].
唐宏 ;
乔旭宁 ;
杨德刚 ;
黄凤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03) :205-213
[5]   TM遥感影像彩色合成最佳波段组合研究——以恩施市土地利用遥感图制作为例 [J].
常胜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 (02) :230-232+235
[6]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7]   1987-2006年北方13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J].
李月臣 ;
刘春霞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1) :37-46
[8]   国际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研究综述 [J].
张华 ;
张勃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422-431
[9]   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J].
陈佑启 ;
何英彬 .
经济地理, 2005, (02) :152-155
[10]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周宇宇 .
地理研究, 2001, (06) :679-687+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