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幔混合及花岗质岩浆的形成

被引:11
作者
王兴阵
陶琰
马言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花岗岩; 俯冲作用; 底侵作用; 混合; 壳-幔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222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花岗岩成因与壳幔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花岗岩成分不单来源于地壳,还有地幔物质的参与,不同程度的壳幔混合可形成类型多样的花岗质岩石。本文简要总结了在俯冲作用、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及地幔柱活动过程中花岗质岩浆的形成,并对此类花岗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描述。鉴于此,可初步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是否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但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模式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一个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 [J].
邱检生 ;
胡建 ;
王孝磊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地质学报, 2005, (04) :503-514
[2]   南秦岭勉略带北光头山花岗岩体群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成立 ;
张国伟 ;
晏云翔 ;
王煜 .
岩石学报, 2005, (03) :711-720
[3]   西秦岭糜署岭岩浆混合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李注苍 ;
李永军 ;
曾俊杰 ;
冯备战 ;
毕明波 ;
杨俊泉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 (02) :12-16
[4]   大别山张广河花岗岩成因探讨 [J].
张元祥 .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4, (03) :25-30+49
[5]   河南鲁山鸡冢岩体岩浆混合特征及意义 [J].
刘振宏 ;
张良 ;
杨长秀 ;
武太安 ;
崔霄峰 ;
任建德 ;
杨长青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 (02) :75-81
[6]   东秦岭商丹带北侧新元古代埃达克质花岗岩及其地质意义 [J].
裴先治 ;
王涛 ;
丁仨平 ;
李勇 ;
胡波 .
中国地质, 2003, (04) :372-381
[7]   临沧花岗岩基中段花岗闪长岩类研究 [J].
俞赛赢 ;
李昆琼 ;
施玉萍 ;
张惠华 .
云南地质, 2003, (04) :426-442
[8]   花岗质岩石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 [J].
杜杨松 ;
车勤建 ;
秦新龙 ;
楼亚儿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04) :334-339
[9]   造山岩套中镁铁质和长英质岩浆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J].
马昌前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3) :1-8
[10]   北武夷铜钹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岩石地球化学 [J].
黄志忠 ;
楼法生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2, (02) :14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