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质岩石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10
作者
杜杨松
车勤建
秦新龙
楼亚儿
机构
[1] 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岩浆混合作用; 岩浆底侵作用; 内生成矿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岩石包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花岗质岩石中的岩石包体研究的部分成果,重点论述了利用花岗质岩石中的岩石包体研究岩浆底侵作用、内生成矿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的主要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34 / 3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铜陵矿集区复杂地壳结构形态 [J].
吕庆田 ;
侯增谦 ;
赵金花 ;
史大年 ;
吴宣志 ;
常印佛 ;
裴荣富 ;
黄东定 ;
匡朝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5) :442-449
[2]   河北寿王坟花岗闪长岩中暗色微粒岩石包体的成因 [J].
成中梅 ;
路凤香 ;
李昌年 ;
袁晓萍 .
现代地质, 2003, (01) :20-26
[3]   安徽铜陵地区含磁黄铁矿-黄铜矿角闪石巨晶的首次发现 [J].
秦新龙 ;
杜杨松 ;
田世洪 ;
李铉具 ;
尹京武 ;
金尚中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8) :52-56+116
[4]   骑田岭岩体及其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意义附视频 [J].
徐惠长 ;
龚述清 ;
唐分配 ;
胡志科 ;
康卫清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01) :51-56
[5]   安徽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 [J].
田世洪 ;
杜杨松 ;
秦新龙 ;
李铉具 ;
金尚中 ;
尹京武 ;
李赞熙 .
地学前缘, 2001, (04) :422-428
[6]   江西相山潜火山岩中淬冷包体的发现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J].
范洪海 ;
王德滋 ;
刘昌实 ;
赵连泽 ;
沈渭洲 ;
凌洪飞 ;
段芸 .
地质学报, 2001, (01) :64-69+146
[7]   胶南地区伟德山超单元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及岩浆成因 [J].
宋明春 ;
严庆利 .
山东地质, 2000, (04) :16-21
[8]   内蒙古喀喇沁堆晶岩捕虏体和寄主闪长岩的同位素年龄 [J].
邵济安 ;
张任祜 ;
韩庆军 ;
张履桥 ;
乔广生 ;
桑海清 .
地球化学, 2000, (04) :331-336
[9]   微粒暗色包体中锆石的形态演化及其制约机制 [J].
汪相 ;
J.-R.Kienast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80-187
[10]   东昆仑中段白日其利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刘永成 ;
解玉月 ;
林义恒 .
青海地质, 2000, (01)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