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质岩石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10
作者
杜杨松
车勤建
秦新龙
楼亚儿
机构
[1] 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岩浆混合作用; 岩浆底侵作用; 内生成矿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岩石包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花岗质岩石中的岩石包体研究的部分成果,重点论述了利用花岗质岩石中的岩石包体研究岩浆底侵作用、内生成矿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的主要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34 / 3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唐永成等著, 1998
[12]   内蒙古喀喇沁地区早中生代闪长岩中麻粒岩捕虏体矿物化学及变质温压条件 [J].
韩庆军 ;
邵济安 .
地球科学, 2000, (01) :21-27
[13]   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J].
邵济安 ;
韩庆军 ;
张履桥 ;
牟保磊 ;
乔广生 .
岩石学报, 1999, (04) :600-606
[14]   壳幔成矿学初探 [J].
杜杨松 .
矿床地质, 1999, (04) :341-346
[15]   平潭和漳州深成杂岩中斜长石捕虏晶与岩浆混合作用 [J].
李武显 ;
董传万 ;
周新民 .
岩石学报, 1999, (02) :127-131
[16]   两广交界地区S型花岗岩中麻粒岩包体的特征和成因 [J].
杜杨松 ;
Ken D.Collerson ;
赵建新 ;
庞保成 .
岩石学报, 1999, (02) :150-155
[17]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中段花岗岩类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特征 [J].
江万 ;
莫宣学 ;
赵崇贺 ;
郭铁鹰 ;
张双全 .
岩石学报, 1999, (01) :90-98
[18]   新疆西准噶尔发现紫苏花岗岩及其麻粒岩包体 [J].
张立飞 ;
孙敏 ;
冼伟胜 .
地学前缘, 1998, (03) :132-132
[19]  
广东佛冈、萝岗和白芒岩体中暗色包体钕同位素研究[J]. 庄文明,陈绍前,王凤花,黄友义.广东地质. 2001 (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