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心理灰度与日常生活

被引:7
作者
郭星华 [1 ]
王希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关键词
心理灰度; 生活体验; 社会评价; 日常生活;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9.06.027
中图分类号
C913.9 [其他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02 ;
摘要
农民工的心理灰度是测量农民工整体心理状态的指标,反映了农民工心态与情绪的积极与消极程度。农民工的心理灰度与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体验和社会评价密切相关。在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收入低、消费水平高、住房条件差和休闲生活匮乏是他们感受最为强烈的生活体验。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社会评价影响农民工的自我意识及其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城乡移民与社会流动 [J].
李春玲 .
江苏社会科学, 2007, (02) :88-94
[2]   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 [J].
陈丰 .
社会科学, 2007, (02) :110-120
[3]   闲暇生活与农民工的市民化 [J].
郭星华 ;
胡文嵩 .
人口研究, 2006, (05) :77-81
[4]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J].
王春光 .
社会学研究, 2006, (05) :107-122+244
[5]   社会学的“剥夺”理论与我国农民工问题 [J].
李强 .
学术界, 2004, (04) :7-22
[7]   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 [J].
朱力 .
江海学刊, 2002, (06) :82-88+206
[8]   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 [J].
吴晓 .
城市规划, 2001, (12) :25-29+41
[9]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J].
王春光 .
社会学研究, 2001, (03) :63-76
[10]  
社会学概论新修[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