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同伴教育”干预模式对男男性接触者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芳 [1 ]
耿文奎 [1 ]
刘金纪 [2 ]
覃彦香 [2 ]
机构
[1]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广西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 同伴教育; 家庭式同伴教育;
D O I
10.16121/j.cnki.cn45-1347/r.2012.05.004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1004 ; 120402 ;
摘要
目的探索建立针对男男同性恋(MSM)人群预防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家庭式同伴教育"的方式,针对300名MSM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高危行为干预,通过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取向及性行为的改变,评估该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300名MSM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同性间安全套使用率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家庭式同伴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相应改变其高危行为,同时应该将坚持使用安全套作为MSM人群防控工作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18 / 52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西安市部分男男性接触者AIDS高危行为分析 [J].
李翔 ;
王百锁 ;
李秀芳 ;
崔萌 ;
张北川 ;
常文辉 ;
邢爱华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6, (05) :520-521
[2]   中小城市MSM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J].
张鹰 ;
刘万波 .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 (04) :1275-1276
[3]   男同性性接触者与艾滋病流行 [J].
张北川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0, (02)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