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旱涝年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7
作者
霍贝 [1 ]
陆桂华 [2 ]
何海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2] 河海大学水问题研究所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洪涝年; 干旱年; 水汽输送通量;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 [水汽、凝结和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1951~2007年6~8月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年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及散度,以揭示旱涝年相对于正常年的异常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年与干旱年的异常水汽输送通量及散度场均呈反相位变化,洪涝年降水的偏多得益于西南水汽输送的增强和向北输出水汽的减弱及整层水汽输送通量散度辐合,而干旱年降水的偏少是西南水汽输送减弱、大量异常水汽向北输出及整层水汽输送通量辐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6 / 8+16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 [J].
田红 ;
郭品文 ;
陆维松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4) :496-502
[2]   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J].
江志红 ;
梁卓然 ;
刘征宇 ;
朱云来 .
大气科学, 2011, 35 (02) :361-372
[3]   江淮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收支 [J].
卓东奇 ;
郑益群 ;
李炜 ;
李晓勇 .
气象科学, 2006, (03) :3244-3251
[4]   江淮梅雨暴雨的水汽源地及其输送通道 [J].
陶杰,陈久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4, (04) :443-447
[5]   2003年淮河暴雨期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江虹 .
暴雨灾害, 2007, (02) :118-124
[6]  
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M]. 科学出版社 , 刘国纬著, 1997
[7]   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区域特征及水汽异常输送 [J].
汪秀清 ;
陈长胜 ;
张智勇 ;
石大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4) :53-58
[8]  
Precipitation and Mois-ture Balance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in1991.Part I:Precipitation and Major CirculationSystems. Ninomiya K,Kobayashi C.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 1998
[9]   2005年7月4—11日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收支分析 [J].
陈晓红 ;
余金龙 ;
邱学兴 ;
张娇 .
气象, 2007, (04) :47-52
[10]   淮河流域2003年梅雨时期降水与水汽输送的关系 [J].
徐敏 ;
田红 .
气象科学, 2005, (03) :26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