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突触素的关系

被引:3
作者
李逸尘 [1 ,2 ]
姜信诚 [3 ]
景玉宏 [3 ]
马瑞生 [3 ]
白德成 [3 ]
刘秉均 [3 ]
机构
[1]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2]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3]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内皮生长因子; 突触素; 免疫组织化学;
D O I
10.13885/j.issn.1000-2812.2010.01.013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是否有血管新生和突触新生,以及二者是否有一致性。方法采用动脉夹箝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立即处死组、24h组、48 h组、3 d组、7d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突触素(SYP)表达的情况。结果VEGF对照组呈极低表达,缺血再灌注后阳性细胞数增加灰度值增强,48 h达峰值,再灌注3 d,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仍在较高水平,再灌注7 d有少量表达,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YP缺血再灌注后立即处死组、24 h组SYP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48 h,光密度值达峰值(P<0.05),再灌注3 d、7 d阳性表达逐渐呈下降趋势,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和SYP早期的高表达有助于保护缺血半暗带,可能与血管新生和突触新生有关,血管新生与突触新生具有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16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海马神经元两种不同的形态学改变 [J].
蔡竖平 ;
桂秋萍 ;
韩志涛 ;
房征宇 ;
巴恩平 ;
王鲁宁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34) :7686-7687+7888
[2]   新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突触素的表达及意义 [J].
宋文秀 ;
曹云涛 ;
刘华庆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 (16) :1467-1469
[3]   突触体素与突触重塑的研究进展 [J].
郭瑞芳 ;
李英平 .
医学综述, 2004, (03) :142-144
[4]   血管新生及其调节 [J].
孙劲松 ;
奚九一 .
医学综述, 2002, (09) :505-507
[5]   Hypoxia-induc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precedes neovascularizat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J].
Marti, HH ;
Bernaudin, M ;
Bellail, A ;
Schoch, HJ ;
Euler, M ;
Petit, E ;
Risau, W .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00, 156 (03) :965-976
[6]   ROLE OF ANGIOGENE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J].
KRUPINSKI, J ;
KALUZA, J ;
KUMAR, P ;
KUMAR, S ;
WANG, JM .
STROKE, 1994, 25 (09) :1794-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