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被引:25
作者
朱旭东
刘丽莎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教育体系; 五育并举;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21.01.003307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全面兴盛的强国。它是一个人的现代化、社会经济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的文化发展、和谐的社会发展以及治理的现代化的强国。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构社会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教育体系。它具体包括:促进人的现代化需要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现代化需要的混合教育形态体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国际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数字化教育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现代化的民办教育体系;促进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教育治理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探析美国《国际教育法》.[D].鲁珺.苏州大学.2008, 11
[2]   学习新生态:构建信息化学习力 [J].
沈书生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8 (01) :1-8
[3]   我国基金会参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探索 [J].
刘金娟 ;
方建锋 .
复旦教育论坛, 2019, 17 (06) :41-47
[4]   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J].
李晓巍 ;
刘倩倩 ;
王梦柯 .
教育学报, 2019, 15 (02) :66-76
[5]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新作为 [J].
周海涛 ;
闫丽雯 .
教育与经济, 2019, (01) :3-6+15
[6]   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价值坐标 [J].
周作宇 ;
马佳妮 .
教育研究, 2017, 38 (12) :42-50+67
[7]   “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 [J].
徐艳玲 ;
李聪 .
科学社会主义, 2016, (03) :108-113
[8]   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 [J].
杨现民 ;
余胜泉 .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01) :77-84+130
[9]   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 [J].
褚宏启 .
教育研究, 2014, 35 (10) :4-11
[10]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 [J].
朱旭东 .
教育研究, 2014, 35 (06) :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