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视域下黑龙江省碳排放量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7
作者
朱婧 [1 ]
张静 [2 ]
付云鹏 [3 ]
机构
[1] 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
[2]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量; Moran’s I; 空间滞后模型;
D O I
10.13774/j.cnki.kjtb.2016.11.00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在对黑龙江省13个地区2005-2012年碳排放量估算的基础上,利用局域Moran’s I统计量对历年碳排放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以扩展的STIRPAT模型为基础,利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从转变经济增长观念、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加速区域合作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计量分析 [J].
付云鹏 ;
马树才 ;
宋琪 .
统计研究, 2015, 32 (06) :67-73
[2]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孙建 .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 (11) :225-228+234
[4]   基于STIRPAT模型的天津市低碳发展驱动力影响分析 [J].
李健 ;
王孟艳 ;
高杨 .
科技管理研究, 2014, 34 (15) :66-71
[5]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张守志 ;
叶信岳 ;
姜会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418-1431
[6]   东北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J].
李绍萍 ;
王倩 ;
王甲山 ;
段庆茹 .
宏观经济管理, 2013, (04) :50-51
[8]   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李明 .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2, (02) :79-81
[9]   东北地区碳排放强度驱动效应测度研究 [J].
陈英姿 .
求是学刊, 2012, 39 (05) :38-43
[10]   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珍花 ;
方勇 ;
侯青 .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11) :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