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周缘中新生代沉降隆升史

被引:48
作者
刘武生
秦明宽
漆富成
肖树青
王志明
机构
[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沉降隆升史; 反演模拟;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 [新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深入分析与反演模拟,定性-半定量地研究了该区相关岩石组合的地热演化史。结果表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160~90 Ma)盆地具东升西降的特点,东部以约25 m/Ma的速率隆升,造成1500~2000 m的剥蚀量;晚白垩世末至始新世早期(90~23 Ma),盆地具整体隆升特点,盆地南部和西部隆升幅度达1500~2000 m,盆地东部表现为弹性回返,隆升缓慢,幅度小于500 m;中新世早期以来(23 Ma至今),全盆快速隆升,周边隆升速率达45~108 m/Ma,造成1000~2500 m的剥蚀量。对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年龄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后生铀成矿作用过程基本上都发生在盆缘相对快速隆升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7+232 +2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十万山盆地的地热史 [J].
汪新伟 ;
汪新文 ;
韩效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4) :385-390+412
[2]   中国北方主要产铀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J].
夏毓亮 ;
林锦荣 ;
刘汉彬 ;
范光 ;
侯艳先 .
铀矿地质, 2003, (03) :129-136+160
[3]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J].
王正邦 .
铀矿地质, 2002, (01) :9-21
[4]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热历史 [J].
高峰 ;
王岳军 ;
刘顺生 ;
胡宝清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01) :87-91
[6]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 [J].
张泓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6, (01) :87-92
[7]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史 [J].
任战利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3) :339-349
[8]  
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郭召杰[等]著, 2006
[9]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M]. 地质出版社 , 万天丰著, 2004
[10]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自新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