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103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裴雪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科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继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机构:
[1]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
来源: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6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N 168 kg/hm2,基肥、大喇叭口肥和吐丝肥为1∶3∶1)处理的产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没有降低,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氮肥减量后移可使耕层无机氮供应较好地与作物吸收同步,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减少氮素的田间表观损失。基于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特征进行氮肥减量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氮素施用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92 / 4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 2008, (05) : 915 - 924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王激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卫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崔振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新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荣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2] 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基肥和追肥用量及比例分析[J]. 土壤通报, 2008, (02) : 329 - 333王激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3] 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J]. 植物学通报, 2007, (06) : 687 - 694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激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春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陈新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4]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运移及其后效[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 1964 - 1972张丽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巨晓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彭正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5]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6, (03) : 815 - 822赵俊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于振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 [6] 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冬小麦氮素优化管理方法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11) : 211 - 215+225赵荣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陈新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教育部土壤-植物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 [7]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1) : 1361 - 1368巨晓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刘学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 [8] 不同播期和不同肥力条件下向日葵干物质形成和物质分配对杂交种产量的影响[J]. 杂粮作物, 2002, (05) : 280 - 28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董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梁国战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2, (07) : 1122 - 1128刘学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赵紫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巨晓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 [10] 华北平原几种主要类型土壤的硝化及反硝化活性[J]. 农业环境保护, 2001, (06) : 390 - 393丁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蔡贵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王跃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