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1977—2006年土壤热状况研究

被引:12
作者
赵林
李韧
丁永建
肖瑶
孙琳婵
刘杨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温; 冻融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8 [土壤温度和热流];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浅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可以指示活动层厚度变化。利用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74个站1977—2006年近30年的土壤温度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土壤热状况。结果表明,自1977年的近30年来,5cm土壤负积温绝对值有减小的趋势,在高原的不同区域减小的幅度不同,对整个研究区域而言,负积温绝对值每10年降低了35℃;近30年来研究区内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呈现减薄的趋势;冻结期间(冷季)高原腹地负积温变化幅度要比边缘地区大,而在一个完整的冻融循环过程中,高原腹地相对于边缘地区稳定;近30年来高原地区冻融强度(FTI)呈现增大的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高原多年冻土区冻土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纬度及海拔对FTI值的影响较大,当海拔低于4000m时,33°N南北两区域FTI值随海拔升高的减小率不同,南部减小的量是北部的2.5倍,海拔高于4000m时,FTI值受纬度影响相对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Eurasian Snow Cover Variabil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J]. 武炳义,杨琨,张人禾.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01)
[2]   青藏高原北部五道梁地表热量平衡方程中各分量特征 [J].
李韧 ;
赵林 ;
丁永建 ;
杨文 ;
胡泽勇 ;
季国良 .
山地学报, 2007, (06) :664-670
[3]   青海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增暖的响应 [J].
汪青春 ;
李林 ;
李栋梁 ;
秦宁生 ;
王振宇 ;
朱西德 ;
时兴合 .
高原气象, 2005, (05) :708-713
[4]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变化分析 [J].
李栋梁 ;
钟海玲 ;
吴青柏 ;
张拥军 ;
侯依玲 ;
汤懋苍 .
高原气象, 2005, (03) :291-298
[5]   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J].
周宁芳 ;
秦宁生 ;
屠其璞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5, (03) :344-349
[6]   五道梁地区土壤热状况的讨论 [J].
李韧 ;
季国良 ;
李述训 ;
杨文 ;
赵剑琦 ;
周晓平 ;
吕兰芝 .
太阳能学报, 2005, (03) :5-9
[7]   青藏高原冬季平均温度、湿度气候特征的REOF分析 [J].
牛涛 ;
陈隆勋 ;
王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5) :560-570
[8]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 [J].
赵昕奕 ;
张惠远 ;
万军 .
地理科学, 2002, (02) :190-195
[9]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的卫星资料分析 [J].
江灏 ;
王可丽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3) :323-330
[10]   青藏高原五道梁附近多年冻土活动层冻结和融化过程 [J].
赵林 ;
程国栋 ;
李述训 ;
赵新民 ;
王绍令 .
科学通报, 2000, (11) :120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