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

被引:4
作者
张劲松
宋婉佩
机构
[1] 福州大学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代性; 个体主义; 普世主义;
D O I
10.16436/j.cnki.52-5023/d.2018.03.005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寻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召唤共同行动,有助于摈弃西方现代性以个体为中心的单边主义和自由主义;它凝聚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尊重文化差异,能够超越现代性的普世主义价值观;它倡导和平共处和共享发展成果,力图克服以对抗为基调的"强国必霸"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有效地解决全球性危机并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开辟一条避免西方现代性各种弊端的新型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权力意志[M]. 商务印书馆 , (德)尼采(Nietzsche,Friedrichwilhelm.)著, 1991
[2]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郭同欣. 人民日报 . 2017
[3]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人民日报 . 201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德]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 1995
[5]   “修昔底德陷阱”:历史与现实 [J].
周小宁 ;
袁鹏 ;
柯春桥 .
军事历史, 2014, (03) :5-12
[6]   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 [J].
陈先达 .
哲学研究, 2009, (04) :3-9+128
[7]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 [J].
俞吾金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1) :4-10+205
[8]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 [J].
邹广文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 (05) :59-66
[9]  
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N]. 习近平. &nbsp人民日报. 2016 (003)
[10]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N]. 习近平. &nbsp人民日报. 2015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