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28
作者
张敏
尹成明
陈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广州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
[4] 甘肃敦煌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北缘;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1.019
中图分类号
TE121.1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具有巨厚的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中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生烃期集中在喜山运动中晚期(E3—N1 )。本地区既有中生代古隆起,又有新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圈闭(褶皱)和油气运移通道(断层),在侏罗系和第三系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本区预测油气资源量达 10×108t,而探明油气储量仅为预测量的 3%,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冷湖一号至五号 (冷湖构造带西段 )勘探区带、南八仙—大红沟古隆起勘探区带及赛什腾山前勘探区带是今后柴达木盆地北缘最现实的三大有利勘探区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上石炭统烃源岩评价 [J].
文志刚 ;
王正允 ;
何幼斌 ;
彭德堂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2) :125-127
[2]   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J].
徐凤银 ;
彭德华 ;
侯恩科 .
石油学报, 2003, (04) :1-6
[3]   柴达木盆地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的主控因素与成因类型 [J].
段毅 ;
彭德华 ;
张晓宝 ;
周世新 ;
王智平 ;
张辉 .
沉积学报, 2003, (02) :355-359
[4]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J].
周建勋 ;
徐凤银 ;
胡勇 .
石油学报, 2003, (01) :19-24
[5]   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性质及其演化特征 [J].
曾联波 ;
金之钧 ;
张明利 ;
汤良杰 ;
由福报 ;
雷兵足 .
沉积学报, 2002, (02) :288-292
[6]   柴达木盆地北缘典型构造断层封闭性与天然气成藏 [J].
洪峰 ;
宋岩 ;
余辉龙 ;
陶士振 ;
谭彦虎 .
石油学报, 2002, (02) :11-15+7
[7]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J].
于会娟 ;
妥进才 ;
刘洛夫 ;
陈践发 ;
赵磊 .
沉积学报, 2000, (01) :132-138
[8]   论柴达木盆地冷湖—南八仙构造带的含油气远景 [J].
穆剑 ;
汪立群 .
石油学报, 1999, (02) :26-30+4
[9]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前景 [J].
王明儒 ;
胡文义 ;
彭德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5) :20-24+119
[10]   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 [J].
翟光明 ;
徐凤银 .
石油学报, 1997, (02)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