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部拟南芥生存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陶冶 [1 ]
王丹 [1 ]
刘彤 [1 ]
蒋成国 [1 ]
翟伟 [1 ]
李勇冠 [1 ]
唐诚 [2 ]
机构
[1]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林学系
关键词
Arabidopsis thaliana; 植被-环境关系; 区系分析; 排序; 种间联结; 干旱半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拟南芥在天山北部的分布状况及环境依赖特点,分析拟南芥的自然选择特征,本文对天山北部分布的13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存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拟南芥与群落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拟南芥生存的群落结构简单,其中天山北坡中段的石河子、一四三团、沙湾、独山子地区的8个群落均为草本类型,优势种相似,而与伊犁果子沟、额敏和阿勒泰的5个群落差别较大。属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世界分布、北温带分布以及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型成分占大多数,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分布特征,体现了本地拟南芥分布及演化的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环境特点。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13个群落分为新疆绢蒿-猪毛菜-角果毛茛(Seriphidium kaschgaricum-Salsola collina-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新疆绢蒿-猪毛菜(S.kaschgaricum-S.collina)、新疆绢蒿-狭果鹤虱(S.kaschgaricum-Lappula semiglabra)、新疆绢蒿-旱麦草(S.kaschgaricum-Eremopyrum triticeum)、勿忘草-草原苔草(Myosotis sylvatica-Carex liparocarpos)5个群落类型。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表明经度、坡向、土壤有机质及pH值是决定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分布的主导因子。拟南芥分布与群落内其他物种有极强的依赖关系,与13个群落62个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性分析表明,共有119个正关联性种对,明显高于72个负关联性种对,与各群落优势种呈显著正关联。拟南芥种群分布数量在群落间差异较大,分布于降雨较少的天山中部浅山地带拟南芥种群数量均高于降雨较丰富的天山西部伊犁果子沟地区,是否发生适应性分化需要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天山北麓中段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与相邻物种的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 [J].
刘彤 ;
赵新俊 ;
崔运河 ;
刘龙昌 ;
贾亚敏 ;
骆郴 ;
魏鹏 ;
张元杭 .
生态学报, 2008, (04) :1842-1849
[2]   北京百花山草甸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分析 [J].
邢韶华 ;
赵勃 ;
崔国发 ;
王九中 ;
郑万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3) :46-51
[3]   新疆十字花科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J].
王永 ;
周桂玲 ;
孟红梅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4) :5-9
[4]   中华水韭松阳居群的群落结构与种间联结性研究 [J].
朱圣潮 .
生物多样性, 2006, (03) :258-264
[5]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 [J].
潘晓玲 ;
马映军 ;
高炜 ;
齐家国 ;
师庆东 ;
陆海燕 .
中国沙漠, 2004, (06) :3-13
[6]   中国十字花科植物系统分类近期研究进展 [J].
张学杰 ;
樊守金 ;
孙稚颖 ;
李法曾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3, (03) :267-272
[7]   五针白皮松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种间联结性分析 [J].
张志勇 ;
陶德定 ;
李德铢 .
生物多样性, 2003, (02) :125-131
[8]   北疆地区全新世气候波动与水热组合特点 [J].
叶玮 .
中国沙漠, 2000, (02) :84-90
[9]   新疆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J].
潘晓玲 .
植物研究, 1997, (04) :45-50
[10]   新疆北部早春短命植物区系纲要 [J].
毛祖美,张佃民 .
干旱区研究, 1994, (03)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