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唐海明 [1 ]
逄焕成 [2 ]
肖小平 [1 ]
聂泽民 [3 ]
汤文光 [1 ]
于天一 [2 ]
汪柯 [1 ]
李强 [4 ]
杨光立 [1 ]
机构
[1]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 湖南省南县农业局
[4] 湖南省南县三仙湖农技站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生育期; 干物质;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了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促进了早稻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抛栽和手插分别缩短5~8 d和2~4 d。群体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成熟期植株根系和穗干物质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抛栽>手插>机插,茎干物质的比例为手插>抛栽>机插;叶干物质比例在分蘖期和齐穗期为机插>手插>抛栽,灌浆期和成熟期为手插>抛栽>机插。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机插;成熟期,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水稻叶面积指数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抛栽最高,机插最低;抛栽和手插分别比机插增产1203.3~1346.7 kg hm–2和776.7~1045.4 kg 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手插和机插相比,抛栽处理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11 / 7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郎有忠 ;
窦永秀 ;
王美娥 ;
张祖建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12, 38 (03) :528-534
[2]   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抽穗期多样性的遗传分析 [J].
魏祥进 ;
徐俊锋 ;
江玲 ;
王洪俊 ;
周振玲 ;
翟虎渠 ;
万建民 .
作物学报, 2012, 38 (01) :10-22
[3]   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J].
李杰 ;
张洪程 ;
董洋阳 ;
倪晓诚 ;
杨波 ;
龚金龙 ;
常勇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13) :2661-2672
[4]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J].
李杰 ;
张洪程 ;
常勇 ;
龚金龙 ;
郭振华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作物学报, 2011, 37 (07) :1235-1248
[5]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程建平 ;
罗锡文 ;
樊启洲 ;
张集文 ;
吴建平 ;
王在满 ;
臧英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9 (01) :1-5
[6]   机插对籼型杂交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程建平 ;
吴建平 ;
王友根 ;
张集文 ;
方磊 .
中国农机化, 2009, (06) :45-48
[7]   播期和密度对麦茬中粳稻皖稻68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J].
黄雅丽 ;
陈刚 ;
陈楠 ;
黄义德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5) :95-99
[8]   夜间温度升高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魏金连 ;
潘晓华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3) :427-432
[9]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比较 [J].
池忠志 ;
姜心禄 ;
郑家国 .
作物杂志, 2008, (02) :73-75
[10]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 [J].
何瑞银 ;
罗汉亚 ;
李玉同 ;
汪小函 ;
张璐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