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22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25
作者
汤华
黄益勤
严建兵
刘宗华
汤继华
郑用琏
李建生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河南郑州,河南郑州,湖北武汉,北京
关键词
玉米;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 2 2的F2∶3 家系为材料 ,通过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 ,研究其产量性状的遗传特征 ,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杂种优势的利用水平提供有益信息。结果表明 ,在 8个穗部产量性状中 ,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行数、穗长、出籽率、穗粗 ;在F1代和F2∶3 家系中 ,杂种优势强的性状是穗粒重、行粒数、穗长 ,较弱的是出籽率和百粒重 ;杂种优势与遗传力相关不显著 ,但与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显著。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与单株产量高度相关。其中行数、行粒数、百粒重 3个产量构成因子彼此高度负相关 ,穗长与穗粗高度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 ,影响单株产量的依次是行粒数、穗粗、行数、穗长、百粒重 5个因子。对豫玉 2 2而言 ,每行粒数和穗粗的增加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922 / 9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豫玉22及其大面积应用实践 [J].
刘宗华 ;
陈伟程 ;
汤继华 ;
胡彦民 ;
季洪强 ;
黄西林 ;
季良越 ;
罗福和 .
玉米科学, 2002, (02) :64-66+98
[2]   CIMMYT群体与中国骨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J].
李新海 ;
徐尚忠 ;
李建生 ;
刘纪麟 .
作物学报, 2001, (05) :575-581
[3]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J].
铁双贵 ;
郑用琏 ;
刘丁良 ;
徐尚忠 ;
李建生 ;
刘纪麟 .
作物学报, 2000, (01) :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