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生产力变化的情景分析

被引:15
作者
邓祥征 [1 ,2 ]
姜群鸥 [1 ,3 ]
战金艳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生产力; 生产潜力; 土地生产力估算; 情景分析; 气候变化;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5.075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中国土地生产力变化态势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决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介绍了土地生产力估算系统(ESLP)的原理与功能模块并利用该系统研究了中国土地生产力的变化态势。ESLP是在气温、降水、辐射水平、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控制下,受土地利用方向与强度影响的,考虑土地系统不同的投入水平和管理措施的区域土地生产力估算系统。ESLP关注土地生产力变化的时空动态,能表达出不同投入管理水平下土地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文章应用ESLP研究了1988年和2000年中国土地生产力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将估算结果与1988年和2000年全国分县粮食产量数据的比较与验证表明,基于ESLP估算的各县土地生产力与各县粮食总产量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区域的粮食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ESLP预测了2010与2020年在气候变化情景下土地生产力的变化,预测结果显示,虽然局部地区土地生产力有小幅减少趋势,但从全国来看,土地生产力增长趋势明显。平均来看,2010年比2000年增长4.4%,而到2020年,土地生产力的增长幅度达到10.7%。不过在各个农业生态分区上,不同年份土地生产力变化差异较大,在2010年和2020年长江中下游区土地生产力均呈一定幅度的下降,而甘新区和西藏区只在2010年土地生产力有小幅下降。该研究结论对我国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与粮食生产方面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835 / 18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黄淮海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 [J].
姜群鸥 ;
邓祥征 ;
战金艳 ;
刘兴权 ;
唐华秀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5) :82-85
[2]   20世纪90年代LUCC过程对中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基于气候观测与遥感土地利用动态观测数据 [J].
刘纪远 ;
徐新良 ;
庄大方 ;
高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6) :483-492
[3]   中国耕地变化及其对生物生产力的影响———兼谈中国的粮食安全 [J].
邓祥征 ;
黄季焜 ;
Scott Rozelle .
中国软科学, 2005, (05) :65-70
[4]   基于GIS的甘肃省农业生产潜力研究 [J].
郑海霞 ;
封志明 ;
游松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4) :400-408+437
[5]   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价——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为例 [J].
赵昕奕 ;
蔡运龙 .
地理学报, 2003, (04) :584-590
[6]   中国北方地区牧草气候生产力及主要限制因子 [J].
郭建平 ;
高素华 ;
刘玲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2, (03) :48-50
[7]   应用EPIC模型计算黄土塬区作物生产潜力的初步尝试 [J].
王宗明 ;
梁银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4) :481-487
[8]   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J].
李军 ;
王立祥 ;
邵明安 ;
樊廷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61-165
[9]   基于GIS的中国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J].
党安荣 ;
阎守邕 ;
吴宏歧 ;
刘亚岚 .
生态学报, 2000, (06) :910-915
[10]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时空特征的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 [J].
刘纪远 ;
dls.iogac.on ;
布和敖斯尔 .
第四纪研究, 2000, (03) :22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