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2-2013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45
作者
史宇 [1 ]
张建辉 [1 ]
罗海江 [1 ]
林兰钰 [1 ]
李名升 [1 ]
李茜 [1 ]
张殷俊 [1 ]
张凤英 [1 ]
周磊 [1 ]
张佳音 [2 ]
机构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PM2.5; 北京; 变化趋势; 气象因子;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3.09.020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气颗粒物一直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2013年1月北京市的严重灰霾污染更是带来了重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为了摸清北京市颗粒物污染的特征,本文利用北京市实时发布的颗粒物污染监测数据,选取污染最为严重的2012-2013年秋冬季时段,对颗粒物的达标情况、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2年,北京市年均ρ(PM10)为109.0μg.m-3,超过了新国标二级标准限值,日均ρ(PM10)的超标天数为84天,全年超标天数比例为23.0%。2)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ρ(PM10)达标天数比例为77.9%,ρ(PM2.5)的达标天数比例为51.9%。各月ρ(PM2.5)的达标天数比例均低于ρ(PM10),某些月份二者达标天数比例差异很大。3)ρ(PM2.5)与ρ(PM10)的逐小时连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变化特征为"快速积累,迅速消散,持续时间不定"。ρ(PM2.5)与ρ(PM10)平均值24 h的变化呈双峰双谷曲线,颗粒物质量浓度夜间高于白天。4)研究期日均ρ(PM10)和ρ(PM2.5)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ρ(PM2.5)比ρ(PM10)更易受气象条件变化影响。5)ρ(PM10)和ρ(PM2.5)日均值有着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本研究得出的ρ(PM2.5)/ρ(PM10)的均值高于之前北京市及我国其他城市研究得出的数值,严重污染现象是由特殊的气象背景条件与污染物高排放共同导致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571 / 15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沈阳地区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的分析[J].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刘宁薇.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S1)
[2]  
中国人为源颗粒物排放现状与趋势分析[J]. 张楚莹,王书肖,赵瑜,郝吉明.环境科学. 2009(07)
[3]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本质 [J].
贺克斌 ;
贾英韬 ;
马永亮 ;
雷宇 ;
赵晴 ;
TANAKA Shigeru ;
OKUDA Tomoaki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3) :482-487
[4]   区域大气环境中PM2.5/PM10空间分布研究 [J].
郭涛 ;
马永亮 ;
贺克斌 .
环境工程学报, 2009, 3 (01) :147-150
[5]   北京地区PM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 [J].
徐敬 ;
丁国安 ;
颜鹏 ;
王淑凤 ;
孟昭阳 ;
张养梅 ;
刘玉彻 ;
张小玲 ;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7, (05) :645-654
[6]   北京市城市街区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程兴宏 ;
徐祥德 ;
丁国安 ;
陈尊裕 ;
黄锦恒 ;
吕海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03) :77-82
[7]   北京市采暖期大气中PM和PM质量浓度变化分析 [J].
鲁兴 ;
吴贤涛 .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487-490
[8]  
北京地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 于建华,虞统,魏强,王欣,时建纲,李海军.环境科学研究. 2004(01)
[9]   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177-184
[10]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J].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张强,余学春.中国环境科学.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