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细颗粒泥沙过程

被引:29
作者
时钟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系!上海
关键词
长江口; 最大浑浊带; 细颗粒泥沙;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0.06.01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长江口细颗粒泥沙过程研究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1)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是非均匀沙 ,其运动机理究竟如何 ?2 )大规模水利工程究竟如何影响长江口最大浑浊带 ?3)在长江口细颗粒泥沙过程的数学模拟中 ,如何考虑河口波、流相互作用 (耦合 )及其对近底细颗粒泥沙输移的影响 ?4)整个长江口水域瞬时、连续的水深、含沙量、地形变化资料的获取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以提高长江口细颗粒泥沙过程数学模拟的精度。5 )长江口悬沙以拉格朗日模式输运 ,而过去大多悬沙观测调查是在欧拉模式中进行 ,如何进行欧拉和拉格朗日模式对比研究 ?6 )风暴潮、台风等对长江口细颗粒泥沙运动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31]   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冲淤变化的数学模拟和预测 [J].
朱慧芳 ;
周纪芗 .
海洋与湖沼, 1993, (03) :294-303
[32]   长江河口南北槽输沙机制及浑浊带发育分析附视频 [J].
时伟荣 ;
李九发 .
海洋通报, 1993, (04) :69-76
[33]   论长江河口治理 [J].
陈吉余 .
科技导报, 1993, (03) :56-58
[34]   长江河口局部区域内泥沙冲淤计算方法及应用 [J].
徐建益 ;
袁建中 .
水利学报, 1992, (12) :63-69
[35]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 [J].
沈焕庭 ;
贺松林 ;
潘定安 ;
李九发 .
地理学报, 1992, (05) :472-479
[36]   长江口泥沙絮凝体的现场显微观测 [J].
关许为 ;
陈英祖 ;
林以安 ;
李炎 .
泥沙研究, 1992, (03) :54-59
[37]   一九九○年寒潮对长江口北槽回淤影响的分析 [J].
关许为 ;
顾伟浩 .
泥沙研究, 1992, (01) :55-60
[38]   长江口天然水流中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作用 [J].
阮文杰 .
海洋科学, 1991, (06) :39-43
[39]   长江口北槽挖槽段泥沙淤积机理探讨 [J].
张栋梁 ;
孙建国 .
水运工程, 1991, (11) :27-35+39
[40]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的机理分析附视频 [J].
阮文杰 .
海洋科学, 1991, (05)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