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44
作者
刘奇 [1 ,2 ]
郝淑贤 [2 ]
李来好 [2 ]
杨贤庆 [2 ]
黄卉 [2 ]
林婉玲 [2 ]
魏涯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水产品加工研发中心
关键词
鲟鱼;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物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4.7 [水产制品的标准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83204 ;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鲟鱼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初步探究鲟鱼特征气味及主要腥味物质。从鲟鱼腹肉、背肉、尾肉、皮、鳃、肝中共检出6 0余种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烃类和酸类等,其中醛类、醇类、烃类含量较高。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不同,醛、烃在鲟鱼各部位挥发性物质中所占比重较大,醇类在肝(32.08%)、皮(44.96%)、鳃(5.51%)含量较高;背肉挥发性物质检出总量最低。鲟鱼的主要特征气味为青草味、鱼腥味及脂类气味;己醛、1-辛烯-3-醇等是构成鲟鱼鱼腥味的主要成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虹鳟不同部位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比较 [J].
蔡原 ;
刘哲 ;
宋明伟 ;
李霁昕 ;
蒋玉梅 .
食品科学 , 2011, (16) :269-273
[2]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鲫鱼体中挥发性物质 [J].
沈丽 ;
张丽君 ;
许柏球 .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32 (06) :161-163
[3]   罗非鱼酶解液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J].
曾绍东 ;
吴建中 ;
欧仕益 ;
金君 .
食品科学, 2010, 31 (18) :342-346
[4]   鲢鱼体内挥发性成分测定及其产生机理初探 [J].
杨玉平 ;
熊光权 ;
程薇 ;
王易芬 ;
李小定 ;
廖涛 ;
乔宇 ;
耿胜荣 ;
李新 ;
林若泰 ;
吴文锦 .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0, (08) :22-25
[5]   鲤鱼挥发性成分测定及其产生机理初探 [J].
杨玉平 ;
焦春海 ;
廖涛 ;
熊光权 ;
程薇 ;
王易芬 ;
吴文锦 ;
李小定 ;
乔宇 ;
李新 ;
耿胜荣 ;
林若泰 .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 (03) :688-691
[6]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测量联用初探鲢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J].
张青 ;
王锡昌 ;
刘源 .
水产学报, 2009, 33 (04) :692-696
[7]   养殖美国红鱼鱼肉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J].
王怡娟 ;
娄永江 ;
陈梨柯 .
水产科学, 2009, 28 (06) :303-307
[8]   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分析鳙鱼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 [J].
赵庆喜 ;
薛长湖 ;
徐杰 ;
盛文静 ;
薛勇 ;
李兆杰 .
色谱, 2007, (02) :267-271
[9]   鲤鱼体中鱼腥味物质的提取和鉴定 [J].
周益奇 ;
王子健 .
分析化学, 2006, (S1) :165-167
[10]   鲟鱼加工产品及其开发前景 [J].
胡梦红 ;
王有基 .
北京水产, 2006, (06) :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