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球气候治理参与及其演进:一种理论阐释

被引:12
作者
郇庆治
机构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体制; 哥本哈根大会; 《巴黎协定》; 环境政治; 中国;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4.001
中图分类号
D822 [对外关系]; P46 [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0706 ; 070601 ;
摘要
中国自联合国哥本哈根大会以来的全球气候治理参与政策调整,尤其是在《巴黎协定》谈判、签署与批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立场,同时是情境性的和阶段性的,分别致力于清理并不怎么成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政治"遗产"和更加积极地寻求创建一种更为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制。这使得中国无疑正在成为全球环境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并将逐渐从全球气候治理体制中的道德责任主体演进成为政治与法律责任主体,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未必会无条件接受或愿意担当一种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巴黎协定》与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转型 [J].
袁倩 .
国外理论动态, 2017, (02) :58-66
[2]   《巴黎协定》:一个“硬法”环境下的“软法”规制 [J].
周凤翱 ;
侯洁林 ;
高瑞笛 .
法制与社会, 2016, (25) :7-8+19
[3]   《巴黎协定》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 [J].
李慧明 .
国际展望, 2016, 8 (02) :1-20+151
[4]   “碳政治”的生态帝国主义逻辑批判及其超越 [J].
郇庆治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3) :24-41+204
[5]   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碎片化时代的国际领导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J].
李慧明 .
当代亚太, 2015, (04) :128-156+160
[6]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三重困境 [J].
田慧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6) :91-96
[7]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J].
周生贤 .
人民论坛, 2014, (09) :10-13
[8]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再阐释与落实困境——一种基于对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作用的考察 [J].
郇庆治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3, 30 (02) :76-85+7+12
[9]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J].
许琳 ;
陈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01) :116-13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