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中型气田断裂和砂体输导特征对比

被引:8
作者
周广胜 [1 ]
彭仕宓 [1 ]
张秀丽 [2 ]
王玉生 [3 ]
杨渔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海外研究中心
[4]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大中型气田; 断裂; 砂体; 输导能力; 天然气聚集效率; 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输导通道分为6类:断裂、不整合、砂体、断裂-不整合、断裂-砂体、不整合-砂体。断裂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以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约占大中型气田总数的55.56%。为更好地对比以断裂和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的不同输导特征,利用天然气沿输导层输导速度的大小来反映天然气输导能力的强弱。对中国53个以断裂(包括断裂-不整合)和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能力及天然气聚集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远高于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二者相差约4个数量级;断裂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也大于砂体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图4表1参19
引用
收藏
页码:653 / 6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及其主控因素 [J].
付广 ;
吕延防 ;
于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54-759
[2]   中国大中型气田分布的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 [J].
王庭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8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J].
李剑 ;
罗霞 ;
单秀琴 ;
马成华 ;
胡国艺 ;
严启团 ;
刘锐蛾 ;
陈红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54-59
[4]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成藏及分布规律 [J].
陶士振 ;
邹才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03-110
[5]   渤海海域中部地区天然气组成与成因类型 [J].
文志刚 ;
唐友军 ;
宋换新 ;
徐耀辉 ;
李浮萍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11-113
[6]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J].
柳广弟 ;
李剑 ;
李景明 ;
朱筱敏 ;
王震亮 ;
王雅星 ;
谢增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1) :1-6
[7]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输导性能在时空上的演化分析 [J].
赵忠新 ;
王华 ;
郭齐军 ;
甘华军 ;
韩晋阳 ;
田晓雪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6) :527-532+536
[8]   碎屑岩输导层内油气运聚非均一性的定量分析 [J].
李铁军 ;
罗晓容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1, (04) :402-413
[9]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J].
付广 ;
薛永超 ;
付晓飞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1) :24-26+91
[10]   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研究 [J].
张照录 ;
王华 ;
杨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