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古新世—早始新世左旋走滑活动的反射地震证据

被引:53
作者
韩文功 [1 ]
季建清 [1 ]
王金铎 [2 ]
于建国 [2 ]
张新钰 [1 ]
余绍立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地震反射; 古新世-早始新世; 左旋走滑运动;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渤海南部莱州湾附近,横过郯庐断裂的反射地震剖面直接显示了郯庐断裂带的延伸、运动性质和活动时限的证据。郯庐断裂带在渤海内几何形态和断裂组合与陆上出露情况基本一致,根据切过断裂带的剖面和平面上断裂系组合特征,判断其为兼具垂直位移的左旋走滑运动断裂系。由于断裂带活动控制了同构造沉积地层的发育,可以确定其活动的时限相当于渤海湾盆地孔店组和沙四段沉积期,即为古新世-早始新世期。此后,可能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的改变,引起区域性应力场的改变,北北东向严格意义上的郯庐断裂带不再有明显的活动,转而被北东向的右旋走滑构造活动所替代。
引用
收藏
页码:1383 / 13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 [2] 郯庐断裂(K2-E)的伸展活动及其对合肥盆地的控制
    刘国生
    宋传中
    王道轩
    牛漫兰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 672 - 677
  • [3]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
    刘国生
    朱光
    王道轩
    宋传中
    牛漫兰
    [J]. 沉积学报, 2002, (02) : 267 - 273
  • [4]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侯贵廷
    钱祥麟
    蔡东升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 845 - 851
  • [5] 渤海莱州湾走滑拉分凹陷的构造研究及其石油勘探意义
    蔡东升
    罗毓晖
    姚长华
    [J]. 石油学报, 2001, (02) : 19 - 25+120
  • [6] 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朱光
    宋传中
    王道轩
    刘国生
    徐嘉炜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 250 - 256
  • [7]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
    陈宣华
    王小凤
    张青
    陈柏林
    陈正乐
    Harrison TMark
    YinAn
    [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3) : 215 - 220
  • [8]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宗国洪
    肖焕钦
    李常宝
    施央申
    王良书
    [J].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 275 - 282
  • [9] 郯庐断裂带北段的形成时间及其动力学特征(英文)
    王瑜
    窦立荣
    [J]. 地震地质, 1997, (02) : 90+92+94+96+91+93+95 - 90+92+94+96+91+93+95
  • [10]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
    万天丰,朱鸿,赵磊,林建平,程捷,陈进
    [J]. 现代地质, 1996, (02) : 159 -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