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生缺陷预防策略的思考

被引:40
作者
宋新明
机构
[1]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中心
关键词
出生缺陷; 预防策略; 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从生物医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我国出生缺陷的预防策略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预防出生缺陷已经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我国出生缺陷预防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任重而道远。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规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吸取我国在人口数量控制方面的经验教训,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预防出生缺陷并不等同于产前筛查诊断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要切实实现出生缺陷预防从产前-围产保健模式向孕前-围孕保健模式转变。另一方面,预防出生缺陷要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指导,充分认识到采取社会行动在出生缺陷预防中的重要性。有效的出生缺陷预防规划需要针对服务人群特点和特定需求;必须考虑到资源竞争、所需的适宜政策、服务和管理环境;还应以结果为导向,特别注重预防措施的效果,选择成本低廉、效果肯定、群众易于接受的措施和技术方法。尽管出生缺陷预防应实施“三级预防”的综合策略,但并非所有的预防干预措施均具有同等的优先等级,应突出重点,分阶段、有计划的逐步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583 / 5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战略转变:从产前-围产保健到孕前-围孕保健 [J].
郑晓瑛 ;
宋新明 ;
陈功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 (08) :452-456
[2]   中国2003年出生缺陷高发区和低发区重大体表畸形患病率监测 [J].
李智文 ;
任爱国 ;
张乐 ;
郭湛英 ;
李松 ;
叶荣伟 ;
翟瑞琴 ;
贾霖涛 ;
肖燕萍 ;
赵买会 ;
李印忠 ;
朱新 ;
周敏霞 ;
李竹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04) :252-257
[3]   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活力——加强网络功能 [J].
郑晓瑛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 (07) :389-393
[4]   上海市产前诊断服务现状 [J].
朱丽萍 ;
王怀军 ;
周冰华 ;
秦张艳 ;
华嘉增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 (03) :148-141
[5]  
环境优生学[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安笑兰,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