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灌木种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16
作者
董林水 [1 ]
张旭东 [1 ]
周金星 [1 ]
宋爱云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晋西; 黄土丘陵; 土石山区; 交错地带; 灌木种;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晋西中阳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森林及灌丛群落中灌木种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方包括了该地区主要的次生森林及灌丛植被类型,共计31个样方。样方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第一级分类可以将林下灌丛及阴坡灌丛与阳坡(或半阳坡)喜光耐旱灌丛区分开来。进一步的分类,可将各样方划分为8个组。根据各样方中灌木种的二元属性数据分析,TWINSPAN分类可将29个常见灌木种划分为4个组,这种分类可以比较明确的区分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的灌木种和土石山区及黄土丘陵区均有分布的物种被准确的区分开来。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样方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生境的水分环境条件,第2轴反应了样方海拔梯度的变化,即热量条件的差异。对角线上各样方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水分、热量、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差异。灌木种DCA排序图第1轴反映了各物种分布生境的水分条件,最左边多为分布在林下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如美蔷薇(Rosa bella)、红瑞木(Cornus alba)等;而最右边则多为典型的干旱阳坡指示种,如对结木(Sageretia paucicostat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等。对角线上物种的排序综合反映了各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左上方各物种多数只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优越的土石山地区,而右下方各物种不仅在土石山区有分布,而且在干旱的黄土丘陵区也多有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3072 / 30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晋西土石山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复杂性 [J].
董林水 ;
张旭东 ;
周金星 ;
宋爱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471-475
[2]   中条山混沟地区森林乔木种的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 [J].
刘秋锋 ;
康慕谊 ;
刘全儒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3) :383-391
[3]   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J].
张先平 ;
王孟本 ;
佘波 ;
肖扬 .
生态学报, 2006, (03) :754-761
[4]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数量分类 [J].
胡理乐 ;
毛志宏 ;
朱教君 ;
刘足根 ;
陈广华 ;
张立君 .
生态学报, 2005, (11) :56-62
[5]   山西五台山蓝花棘豆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J].
曹杨 ;
上官铁梁 ;
张金屯 ;
闫美芳 ;
聂二保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5, (03) :1-6
[6]   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J].
席跃翔 ;
张金屯 ;
李军玲 .
草业学报, 2004, (01) :15-20
[7]   浑善达克沙地丘间低地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J].
刘海江 ;
郭柯 .
生态学报, 2003, (10) :2163-2169
[8]   山西南部山地白羊草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J].
张桂莲 ;
张金屯 ;
程林美 .
草业学报, 2003, (03) :63-69
[9]   历山自然保护区猪尾沟森林群落植被格局及环境解释 [J].
张峰 ;
张金屯 ;
张峰 .
生态学报, 2003, (03) :421-427
[10]   山西芦芽山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J].
张丽霞 ;
张峰 ;
上官铁梁 .
植物学通报, 2001, (02) :231-23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