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自生矿物及其与孔隙发育的关系
被引:1
作者:
马国刚
[1
,2
,3
]
袁静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自生矿物;
孔隙;
深层;
沙河街组;
古近系;
济阳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和油层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油气地质研究成果,对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四段深部碎屑岩储层自生矿物演化特征与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深部储层埋深3150~3600m处次生孔隙主要与碳酸盐类等酸溶性组分的溶蚀有关,埋深4250~4500m处的次生孔隙主要成因于碱性溶蚀作用。沙四段次生孔隙发育带(埋深3350~3600,3950~4200和4500~4900m)主要与还原条件下酸溶性矿物的溶蚀有关;埋深5600~5700m处次生孔隙的发育主要与碱溶性组分的溶蚀有关。车镇凹陷埋深4400~4700m处的高岭石低值带、伊利石含量高值带与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应。东营凹陷北带和渤南洼陷深层绿泥石高值带与孔隙带发育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与伊利石含量呈消长关系。渤南洼陷在埋深3500~4800m处存在明显的粘土矿物转化异常带,且伊/蒙混层比高值带与绿泥石激增带及次生孔隙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56 / 663+670
+67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