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自生矿物及其与孔隙发育的关系

被引:1
作者
马国刚 [1 ,2 ,3 ]
袁静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自生矿物; 孔隙; 深层; 沙河街组; 古近系; 济阳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和油层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油气地质研究成果,对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四段深部碎屑岩储层自生矿物演化特征与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深部储层埋深3150~3600m处次生孔隙主要与碳酸盐类等酸溶性组分的溶蚀有关,埋深4250~4500m处的次生孔隙主要成因于碱性溶蚀作用。沙四段次生孔隙发育带(埋深3350~3600,3950~4200和4500~4900m)主要与还原条件下酸溶性矿物的溶蚀有关;埋深5600~5700m处次生孔隙的发育主要与碱溶性组分的溶蚀有关。车镇凹陷埋深4400~4700m处的高岭石低值带、伊利石含量高值带与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应。东营凹陷北带和渤南洼陷深层绿泥石高值带与孔隙带发育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与伊利石含量呈消长关系。渤南洼陷在埋深3500~4800m处存在明显的粘土矿物转化异常带,且伊/蒙混层比高值带与绿泥石激增带及次生孔隙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56 / 663+670 +6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东营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吴光华 ;
王红亮 ;
林会喜 ;
汪生好 ;
高小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1) :33-40
[2]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J].
蔡李梅 ;
陈红汉 ;
李纯泉 ;
李兆奇 ;
刘惠民 ;
郝雪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1) :17-25
[3]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油气藏运聚成藏模式 [J].
宋国奇 ;
卓勤功 ;
孙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6) :716-720+732
[4]   济阳坳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次生孔隙成因机制探讨 [J].
王勇 ;
钟建华 ;
马锋 ;
鱼宏珍 .
地质学报, 2008, (08) :1152-1160
[5]   东营凹陷北部沙河街组四段深部储层多重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 [J].
张善文 ;
袁静 ;
隋风贵 ;
陈鑫 .
地质科学, 2008, (03) :576-587+602
[6]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高蜡原油高分子量烃类分布及高蜡成因 [J].
吕慧 ;
陈致林 ;
王忠 ;
唐洪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3) :355-360
[7]   冀东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构造对扇三角洲的控制作用 [J].
刘延莉 ;
邱春光 ;
邓宏文 ;
李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1) :95-101
[8]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地层压力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J].
高建岗 ;
高树新 ;
王风华 ;
李荣权 ;
谭滨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1) :35-38+113
[9]   民丰洼陷盐下深层天然气储层特征 [J].
李军亮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48-49+114
[10]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J].
张善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31-74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