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创新集群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7
作者
何彬 [1 ]
范硕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韩国; 创新集群; 空间计量方法; Moran I指数; GMM估计;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4.09.005
中图分类号
G323.126 [];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韩国2001-2010年创新集群的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知识整合、网络、风险资本、政府投资、中小企业的增量等创新因素对于韩国创新集群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韩国创新集群发展过程中,大企业及政府的作用是比较大的,而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小企业的创新作用并不显著。韩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美的创新集群发展模式,但同样获得了成功。韩国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面临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该采取适当的创新集群发展模式,而不是盲目的照搬西方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西方创新集群研究最新进展评述 [J].
范硕 ;
李俊江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02) :154-160
[2]   创新体系的“韩国模式”:URIs与集群的作用 [J].
范硕 ;
李俊江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09) :73-79
[3]   剑桥大学科技商业化的经验及启示 [J].
范硕 ;
李俊江 .
中国科技论坛, 2011, (06) :157-160
[4]   经济结构、R&D投入及构成与R&D空间溢出效应 [J].
项歌德 ;
朱平芳 ;
张征宇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02) :206-214
[5]  
国家竞争优势[M]. 华夏出版社 , (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著, 2002
[6]  
History and Industry Location: The Case of the Manufacturing Belt[J] . Paul Krugma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1 (2)
[7]  
Technology transfer,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effective university-industry partnerships:the experience of China,India,Japan,Philippines,the republic of Korea,Singapore and Thailand .2 Risaburo,N. WIPO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