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6
作者
范小林
翟常博
邓模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中新生代; 构造运动; 古生代盆地; 海相油气勘探; 中国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现今南方古生代盆地的油气聚集有重大影响。从构造运动观点出发,探讨了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古生代盆地的改造,构造运动决定了盆地性质及油气的保持。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了海相古生代盆地油气的再分配,对川西、川东北、湘鄂西等地区的构造形变进行了典型分析,认为川西龙门山山前带主要勘探目标为推覆体下盘古生界“准原地油气系统”;大巴山前及其东延地带的推覆构造地区古生界是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大巴山山前构造带的冲断带前沿深层断片背斜构造是有利勘探区;雪峰—江南推覆带西北缘盆地构造与油气分布复杂化地区可以作为进一步油气勘查的目的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形成演化控制因素及勘探方向 [J].
赵宗举 ;
朱琰 ;
李大成 .
天然气工业, 2002, (05) :1-6+12
[2]   试论残留盆地 [J].
刘光鼎 .
勘探家, 1997, (03) :1-4+45
[3]   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和动力学背景 [J].
陈发景 ;
汪新文 ;
张光亚 ;
曹守连 ;
罗传容 .
现代地质, 1992, (03) :317-327
[4]   活动论构造历史观 [J].
朱夏 .
石油实验地质, 1991, (03) :201-209
[5]   中国晚古生代两大古海洋及其对盆地的控制 [J].
高长林 ;
叶德燎 ;
黄泽光 ;
刘光祥 ;
吉让寿 ;
秦德余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5, (02) :104-110+150
[6]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马力[等]著, 2004
[7]   中国大陆岩石圈与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热体制 [J].
范小林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 (05) :36-40+9
[8]   中国早古生代三大古海洋及其对盆地的控制 [J].
高长林 ;
黄泽光 ;
叶德燎 ;
刘光祥 ;
吉让寿 ;
秦德余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19-28
[9]   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成盆深部过程及对古生代盆地叠加效果浅析 [J].
范小林 ;
潘文蕾 ;
刘光祥 .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04) :13-21
[10]  
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朱夏编著, 1986